这种辩驳可以说一锤定音,很难去争论,所以离别一说基本被淘汰了。

用现代的角度来看,这两个字的确难懂,而且很难想象它和诗词有什么关系。所以,我们不妨从古代的角度出发探讨。古代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如今的有着比较大的差距,因为古代的造纸技术并不发达,所以古人一般会在竹简或者是动物的毛皮上边写东西。

但是由于这些东西并不是像如今的纸一样,在我们的身边那么普遍,所以古人写东西的材料是十分珍贵的。为了让自己能在有限的材料中,更加详细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,所以古文中,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句子中,一个字可能是代表一个词语,甚至多个词语。

在《说文解字》中::“离,丽也”,代表着依附;“骚,扰也”,代表着不安和躁动!

咱咱们结合当时屈原的境况可以有着如下的结论:屈原是楚国人,虽被贬谪偏僻之地,但他依然心系祖国,不愿离去。故曰“离”。而当时楚国奸人当道,国力衰微,被强秦一步步紧逼蚕食,看着国家遭难,屈原却无能为力,肯定是忧心忡忡,坐立不安,故曰“骚”。

这便是“离骚”二字的由来!

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在历史上找到许多的观点佐证。

比如汉代学者王逸对《离骚》的注解说:

离,别也;骚,愁也。

而司马迁在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中说:

离骚者,犹离忧也…… 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

司马迁和王逸都认为“骚”是忧愁的意思,不同的是王逸认为“离”是离别,而司马迁认为“离”通“罹”,意为遭受。但两人其实都认同,“离骚”就是屈原被放逐之后的忧愁。这种说法通俗易懂,也比较合理,容易让人接受。

屈原一生追求美,无论是政治还是自身还是文学,所以他的身上更是充满了文人的忧郁气质,更经常的在文学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对于一切的情感。

比如在《离骚》里面就有着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”这样直白的爱国情怀!

他的诗集主要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、对于国家遭遇的不幸,以及对于自己遭遇的不幸的感慨,而诗集“离骚”正是在题目上表明这是一本讲述自己不幸遭遇的文学作品,里边表达了自己的离别愁绪。

所以大诗人屈原在写自己的诗集的时候,用的《离骚》这个名字对于他本人来说,是非常直白的,而且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想法。

屈原,是中华文化的巅峰,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;一位让世代华夏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,一个让历代文人志士朝诵夜吟的巨擘,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。拂去历史的云烟,掸落鏖战的尘埃,一尊伟岸的独行者身影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。

他笔下的《离骚》更是一部经典,至今我依然将里面的一句话作为学习的座右铭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qq免费设置聊天气泡 qq聊天气泡怎么弄成透明的?
指鹿为马